棋乐无穷 > 文章列表
(浏览次数:2709)

中国古代围棋名家

发表于2014-09-04 14:13:59

  1.过百龄(称霸年代:1620-1650)

  过百龄(?-1662),也作伯龄,名文年,江苏无锡人。

过百龄

  从明末清初说起,过百龄是明末造诣最深、名声最大的围棋国手。他从击败林符卿后,约从1620年开始,称霸棋坛三十余年,过百龄的贡献主要为《官子谱》[注1]一卷,《三子谱》一卷,《四子谱》二卷,以及对倚盖定式的研究和应用。过晚年与周览予交手,留下著名的“过周十局,周稍胜。

  2.周览予(称霸年代:1650-1665)

  周览予(懶予),名嘉锡,明末清初棋手,浙江嘉兴人。

  周览予击败过百龄后成为国手,也是清代十大国手之第一位。他曾在山阴唐九经组织的与十多位名手的车轮战中,大获全胜。他棋的特点是宁失数子,不失一先,步步力争主动。他对棋艺的贡献还包括“应双飞燕两压,其着法始于懒予,最为醇正。”根据徐星友《兼山堂弈谱》中的记载,周览予约逝于康熙初(约1665-1670年)。

  2.汪汉年和周东侯(称霸年代:?)

  汪汉年,安徽天都人。

  周东侯,名勋,安徽六合人。

  比周览予稍晚的国手有汪汉年和周东侯,两人曾争胜负十余局,难分胜负。汪汉年的著作,有《眉山墅隐》一卷,是我国古代棋艺家编选时局谱中少偏见的典范。汪汉年早逝。周东侯青年时期与汪汉年棋力相当,中年后棋艺大长。他的棋路古怪多变,不拘一格。他最擅长攻杀,即所谓“偏师驰突”。周东侯认为,下棋是为了研究棋艺,不是为了输赢。所以,他赢了不骄傲,输了不气馁。后来,黄龙士棋盖天下,当时棋手望风而靡,只有周东侯一人敢与他对弈。人称黄龙士为龙,周东侯为虎,两人的对局称为“龙争虎斗”。周汪二人生活在前有周览予,后有黄龙士的时代,都未能成为天下无敌的国手,但没有他们的衬托,就不能显示出周黄的技艺之高妙。

  3.黄龙士(称霸年代:1670-1692)

  黄龙士(1651?-1692?),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江苏泰县姜堰填人。

  清代围棋的第一座高峰是黄龙士。黄龙士十七岁到京城,与已享誉多年的盛大有对局,七战七捷,从此成为国手。与黄龙士对弈最多的是周东侯,流传至今约有二十多局,黄约三胜其二。其他如谢友玉、周西候、卞邠原、何闇公、吴瑞徵、张吕陈等亦大处下风。人们将黄龙士尊为棋圣,和思想家黄宗曦、顾炎武等人并称为“十四圣人”。黄龙士对围棋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转变了围棋的风格。在他之前,棋风局面狭窄凝重。黄龙士使棋风大变,在他之后,局面开阔,轻灵多变,思路深远。徐星友这样概括黄龙士的棋:“寄纤农于滔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庶几空诸所有,故能无所不有也。”“一气清通,生枝生叶,不事别求,其枯滞无聊境界,使敌不得不受。脱然高蹈,不染一尘,臻上乘灵妙之境。”总的来说,黄龙土对局时考虑全面,判断准确,力争主动,变化多端,不以攻杀为主要取胜手段。他与周东侯的对局,被称为“龙争虎斗”,与徐星友的三子谱称为“血泪篇”,皆臻上乘之境。传日本棋家认为黄龙士中盘有十三段,皆因其算路之深远,让人不得不服。黄龙士享年不永,约逝于康熙三十年(1692)左右。

  4.徐星友(称霸年代:1692-1719)

  徐星友(1645?-1720?),名远,钱塘人。

  继黄龙士之后的国手是徐星友,他比黄龙士年长,擅长书画,学棋很晚,但他专心致志,刻苦用功,所以棋艺进步很快。当他达到和黄龙士相差二子的程度时,黄龙士仍以三子相让与徐星友下了十局棋。因为多让了一子,先生要重展昔日之雄风已很困难了,只能竭力周旋。这十局棋下得异常激烈,当时就被人们称为“血泪篇”。这之后,徐星友一跃而为国手。徐星友与黄龙士亦有分先对局传世,黄多胜。黄死后,徐便成为棋坛领袖。徐星友的棋风,最重要的特点是“平淡”。在徐星友写的《兼山堂弈谱》中,对他自己的棋风,有这样的论述:“冲和恬淡,浑沦融和”,“制于有形,不若制于无形”,“善战而胜,曷若不战屈人”,“闲谈整密,大方正派”等等。他不靠激烈的厮杀获胜,而是一点一点地侵蚀,直到取得最后胜利。邓元鏸《弈潜斋集谱》评徐星友的棋为“白傅吟诗,老妪皆解”(白傅指白居易),也是说他的棋以简明取胜,这是他对棋艺的最大贡献。徐星友一直到康熙五十八年(1719)被程兰如击败后才退而著书。他所作的《兼山堂弈谱》是我国最有价值的几部古谱之一,精选了过百龄、李元兆、周懒予、盛大有、汪汉年、周东侯、黄龙土等国手有代表性的各局,详加评注,观点颇为中肯确切。后范西屏、施襄夏得此书,“潜玩数年,获益良多。”

  5.梁魏今(称霸年代:1705-1719)

  梁魏今,又名会京,山阴人。

  徐星友后迎来了中国座子棋的高峰时代,以范施梁程为代表的国手们将座子制围棋艺术带到了空前绝后的顶峰。

  梁魏今被列为四大家之首,并非因他棋艺最高,而是因他年龄最长,出名最早。据考,他大约生于康熙前期。梁魏今自幼学棋,年青时曾与徐星友角试多局,互有胜负,不相上下。程兰如击败徐星友驰名棋坛后,梁魏今和程兰如成为主要对手。两人留传至今的有三十几局,是《寄青霞馆弈谱》收录最多分先对局棋谱的一对棋手,程约胜三分之二。梁魏今中年以后,曾教授过范西屏,施襄夏。范西屏十余岁时,梁魏今曾受以三子。雍正十年,梁魏今、施襄夏同游乌程(今浙江湖州)南岘山,梁借山下流泉以喻弈理,定庵有悟,棋艺愈进,遂与诸国手分先角胜(此故事颇令人神往!)。梁魏今的棋风,以奇巧多变为最大特点。

  6.程兰如(称霸年代:1719-1732)

  程兰如(1690?-1765?),新安人。

  四大家之二程兰如比梁魏今小十余岁,比范、施二人大二十余岁。他二十多岁击败徐星友后便成为一代国手,与梁魏今,赵两峰,蒋再宾,娄子恩等其他名手对局,皆胜多负少。唯独与吴来仪的对局负多胜少,也许是因为两人棋风相克?程兰如的棋风特点是稳重有力,施襄夏概括为:“以浑厚胜。”他的对局中最有名、水平最高的当属与施襄夏的“九龙戏珠谱”。棋局进行到将近二百手,盘上仍有九条龙为互相纠缠、不死不活的状态。虽然该局以施获胜而告终,但程兰如的高超技艺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晚香亭弈谱》为程兰如的主要著作,也是最有价值的古谱之一,得到施襄夏的高度评价。

  8.范西屏和施襄夏(范称霸年代:1725-?,施称霸年代:1732-1770)

  范西屏(1709——?),名世勋,浙江海宁人

  施襄夏(1710——1771),名绍暗,号定庵,浙江海宁人

  程兰如称霸棋坛十多年后,被范西屏和施襄夏所取代,从此进入范施双峰并峙的时代。范西屏生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施襄夏生于康熙四十九年。范十六岁即成国手,施到雍正十年(1732)左右,亦成国手。乾隆四年(1739),范西屏、施襄夏于当湖(今浙江平湖)张永年宅分先对局,凡十三局(一说十局),胜负相当,是为“当湖十局”,是中国座子制围棋的最高水平对局。虽然以今人之规则及常识来看,当湖十局不合理之处甚多,然将其与历代国手的对局相较,便可知其激烈程度以及双方的算度取舍均已达到极高水准。惜乎范施二人再无其他棋谱传世。

  范、施两人棋风迥异。西屏思路敏捷,才气极高,棋风博大神奇,被誉为“神龙变化,莫测首尾”;定庵则谨严精深,含蓄浑厚,工于章法,被誉为”老骥驰骋,不失步骤”。

  对范西屏,当时棋手评价极高,如李松石云:“范之于弈,如将中之武穆公,不用古法,战无不胜。”臧念宣云:“西屏授子,灵奇变化,莫测端倪,如武侯八阵图,五花八门。入其中者,莫能自免。”此指范让子棋水平高妙。当时名手胡肇麟,号称胡铁头,算路颇深,嗜攻杀,与四大家让子局甚多。胡对梁程犹能周旋,然遇范施则捉襟见肘。由此亦可见范施并称棋圣并非过誉。

  范、施晚年亦皆潜心著述,范所著《桃花泉弈谱》及施所著《弈理指归》,皆中国古谱中精粹。

  施襄夏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范卒年不详。自范施仙逝之后,座子制围棋水平大大衰退,在之后的七十年间,竟然再没有出现一位能技压群雄、统治棋坛的领袖人物。虽然有徐耀文、僧秋航、董六泉等为代表的强手,但他们的水平不但与范施颇有差距,窃以为亦不如徐、梁、程等。

  9.陈子仙和周小松(陈称霸年代:1840-1872,周称霸年代:1846-1891)

  周小松(1821-1891),名鼎,江苏江都人。

  陈子仙(1825-1872),名毓性,浙江海宁人。

  清代的最后两位国手为陈子仙和周小松。陈子仙十三岁时随其父往常州与董六泉对局,遂有国手之名。而周小松到道光二十一年(1846)成为国手。此后陈周与“十八国手” [注4]中的其他棋手对局,陈周皆多胜,因而两人并称国手。但我比较两人之间对局胜负数,陈又稍高一筹。其棋风颇似范西屏之善弃善取、不拘一格。邓元鏸《弈潜斋集谱》谓“陈子仙如剑客侠士,饶有奇气。”“范西屏如祟山峻岭,抱负高奇。”两人皆在一奇字。此或可资佐证也。

  陈子仙逝于同治十年(1872)。陈死后,周再无旗鼓相当的对手。这时候,中国座子制围棋就像已经髦耄老矣的周小松一样,逐渐走向生命的尽头。

  清代晚期十八国手

  僧秋航、任渭南、沈介之、董六泉、潘景斋、申立功、金秋林、周星桓、李湛源、楚桐隐、李昆瑜、施省三、陈子仙、周小松、徐耀文、黄晓江、赖秀山、程德堂

楼主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进行回复或者发起新的主题